应对疫情可酌情调整地方财政自主权
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陆红星
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很大,地方政府“三包”(保工资、保经营、保民生)难度加大,部分地方财政不宽裕。疫情导致地方政府增加了计划外支出,如防疫资金和一线人员补贴。面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应该如何解决?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白延峰。
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多种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应该如何减轻疫情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
白艳峰:面对疫情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国家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财政的投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方面。第二,在支持中央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地方转移支付资金投放,督促地方政府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等急需、有保障的支出。第三,中国加快了地方债务的发行。四是各地抓紧发行地方提前发行的特种债券,力争在第二季度完成发行。第五,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打好“铁算盘”,做好“铁公鸡”,不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不断扩大地方收入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为了确保地方政府有效应对财政困难,应该在哪些方面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
白艳峰:随着中央政府权力的加强,地方财政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事实上,地方财政并非没有钱。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比全国两会提前召开两会,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较晚,但也有对资金支付进度的评估。今后,我们可以考虑在支付时间表和资金的总体使用方面给予地方财政更大的自主权。
2019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大规模减税、减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消费税征收环节要向后退,地方要稳步推进。按照完善地方税制改革的要求,在可控征收管理的前提下,将目前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部分消费税项目逐步调回批发或零售环节进行征收,以扩大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政府改善消费环境。具体调整项目已充分论证,逐项报批,并稳步实施。首先对条件成熟的项目进行改革,如高档手表、贵重珠宝、珠宝、玉石等,然后结合消费税立法对其他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试点改革。改革调整存量部分的核定基数由地方上缴中央,增量部分原则上属于地方,以保证中央与地方现有金融结构的稳定。
同时,地方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责任。2020年1-2月,浙江和云南的财政收入也实现了正增长。随着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加快,地方经济运行将逐步改善,地方财政压力将得到缓解。但前提是积极的激励,奖励勤奋和惩罚懒惰,而不是鼓励一些地方“等待他们想要的”。
继续深化财政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白延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关系。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力,减少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联合权力。给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新工作。
目前,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层级管理体制。要优化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明确、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体系。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明确、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标题:应对疫情可酌情调整地方财政自主权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0386.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春日茶海碧连天
下一篇:贵州:大数据产业全面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