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搜索报中文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乌拉圭国内发生的实事资讯、乌拉圭足球队、乌拉圭签证、乌拉圭旅游、乌拉圭留学、乌拉圭国家队明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要闻 > 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冷板凳”

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冷板凳”

来源:搜索报中文网作者:范李更新时间:2020-09-10 15:35:14阅读:

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快速影院

一只小小的蚂蚱本无关痛痒,可聚集多了便能“兴风作浪”,最终酿成一场可与旱涝齐名的自然灾害——蝗灾。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蝗虫为何能够聚群成灾?千百年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将其归结为“天灾”。通过潜心钻研,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带领团队终于将“凶手”缉拿归案,获得了国内外权威专家高度认可。而他们16年如一日致力于蝗虫成灾相关机制研究,为人类粮食安全锲而不舍地努力,堪称“板凳甘作十年冷”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至今清晰记得这样一幕:多年前,康乐等人大箱子小箱子地把蝗虫从野外搬回实验室里,其中辛劳不言而喻。“这项重大成果是康乐团队长期坚持的结果。”陈宜瑜评价说。

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难。在很多人眼里,坐冷板凳意味着被边缘化,从此远离名誉地位,与孤独相伴,是迫不得已、不求上进的无奈选择。殊不知,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只有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才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从一生执着于青蒿素的屠呦呦,到与火药纠缠半个多世纪的王泽山,再到一辈子只做超导一件事的赵忠贤……回望这些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科学家,倘若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恒心与韧劲,没有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高贵品格,就不会有后来的一鸣惊人,以及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

再看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平均为11.4年,从结题到提名间隔4.4年。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的话说,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往往有着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能否成功捕捉到这一科学灵感,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如果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换句话说,这种“偶然的机遇”通常只会垂青那些追求真理、踏实苦干又守得住初心的科研工作者。

当然,把冷板凳坐热,不仅需要新时期科技工作者们继续传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久久为功的科学家精神,也需要社会各方拿出实实在在的资金、政策支持,建立稳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机制,让更多有志于探索未知世界且甘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科学海洋里快乐遨游。

标题: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冷板凳”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2998.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搜索报中文网介绍

搜索报是乌拉圭首都最大的报刊,乌拉圭共和国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接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居民约90%是白人,其余有8%的印欧混血种人。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为蒙得维的亚。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农牧业发达。现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