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复工复产 科技“助攻”
本篇文章2283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复工生产的推进,各地企业纷纷按下开关键,跑出了转型发展的加速期。远程办公很受欢迎,戴着面具“刷你的脸”,智能制造即将诞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创新应用为恢复工作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云”办公室越来越好
最近,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做“代码农民”的齐思明一直在家里“打字”。“春节后我就没去过公司,但实际上我回家工作已经快一个月了。”齐思明和他的同事每天都通过云协作平台进行交流,以维持游戏的正常运行。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云恢复”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等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普遍做法。为了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鼓励企业采用网上办公、弹性办公和网络办公等新模式。
“重返云端工作”需要云信息技术应用的支持。为此,许多互联网公司免费开通了远程协同办公服务,并引入了健康报告、内容协作和文件共享等新功能,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恢复工作后的数字化办公环境。
其中,腾讯云推出了“云办公家庭水桶”,帮助企业利用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平台实现即时通讯和办公,提高远程协作的工作效率,全面准确掌握员工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各大运营商也免费开通了云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恢复工作:中国移动(香港股票00941)为一些地方政府安装了云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将不同地区的企业代表聚集在“云中”进行投资合作;中国电信(香港股票00728)和中国联通(600050)(香港股票00762)也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云视频会议。
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测试后,远程办公等新模式预计将进入上升期。根据第一财经联盟发布的数据,中国的网上办公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为53.7亿元,2017年达到194.4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需求爆发,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亿元。
人工智能+大数据护卫
“基于云的复工”解决了员工无法上班的问题,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复工需要更多的人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和生产线上。重返工作岗位后保持防疫底线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得到了加速,这将为恢复工作和生产保驾护航。
员工戴口罩时可以登记打卡吗?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一需求不难实现。百度、京东数码、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依靠更复杂的捕捉和精确的算法,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模型优化和体验升级,以提高准确率。
据介绍,京东数学系在算法层面引入了注意机制,增加了鼻子以上特征的识别权重,合成了各种面具模板来模拟佩戴等。掩模场景中人脸检测算法的准确率超过99.87%。该机还能有效检测和识别三种情况,即标准戴口罩、不标准戴口罩和不戴口罩。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改进防疫管理计划。“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人群聚集情况和食堂排队情况,发现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风险。”北京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
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为企业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提供了准确的管理能力。
在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健康守则成为进出社区和办公楼的“有效证件”。你只需要填写一次你的个人健康,你可以用你的健康代码进出不同的地方。您不需要反复填写信息,防控部门可以快速掌握疫情的大数据。
山东省大数据局局长马跃南最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在复工复产方面,大数据可以通过监控卡车流量、网上办公流量、企业用电量等数据,全面分析各地区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各级各部门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有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曼青表示,大数据技术支持恢复工作和生产,这主要体现在支持恢复工作和生产、人员流动、物资供需对接、就业和运输调度对接的现状上。他说,在恢复工作和生产时,加快转变的关键是要知道风险在哪里,并心中有一个“数字”。
智能生产有助于转型
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的传统企业,但也使率先完成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企业凸显了自身优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在恢复工作和生产的过程中,制造业和物流等行业依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恢复生产能力,推动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等新模式的发展。
在重庆长安汽车(000625,诊断单元)渝北工厂的装配车间,生产线上的数百个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挥舞着手臂,一个接一个地形成零件。这个“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率超过90%,比传统的汽车制造厂低56%。同时,工厂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每天可以收集5000万条生产数据,并对设备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推进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协同研发、无人化生产、远程操作和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和新形式,加快恢复制造能力。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Chin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Solution Suppliers Alliance)最近宣布,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充分了解”的智能制造,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配置水平;要平战结合,体现日常生活中技术和能力的积累,运用智能生产、网络协作、个性化定制、服务转型等手段,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以及人工智能、5g、数字结对等新技术的现场应用,加快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专家指出,在恢复工作和生产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今后,我们要支持和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推动创新和高质量经济发展。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复工复产 科技“助攻”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8003.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