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海内外合资合作热度不减
本篇文章2948字,读完约7分钟
青岛港(601298,诊断单元)参与了意大利瓦多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并已投入运营
2020年,平度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本文图片均为数据图片
“国际客厅”的建设,数字“双招双引”云的签约,海外项目的不停建设……青岛与海内外“朋友”的交流与合作活跃而富有成效。
加快“国际客厅”建设
受疫情影响,青岛去年提出的“国际客厅”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然而,青岛近日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客厅”的定义、功能、建设标准和运营理念,并按下了“国际客厅”建设的“快进按钮”。
在青岛看来,“国际客厅”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它可以为世界各地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和商会,以及有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个集展示、推广、路演、联系、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它提供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促进青岛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全球的集聚
青岛明确选择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作为“国际客厅”的“客人”,并明确提出加快中日韩、中德、中以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的“国际客厅”建设。
同时,中央企业也参与了青岛“国际客厅”的建设。去年,青岛在春夏秋冬连续举办“中央企业青岛游”,将中央企业纳入青岛“城市伙伴”。中央企业将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面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客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青岛将充分发挥与中央企业的良好合作势头,为中央企业打造“国际客厅”。
此外,青岛将充分发挥其作为山东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在山东打造一个客厅。
最终,青岛将为中国和日本、中国和韩国、中国和德国、中国和以色列、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建设五个“国际客厅”,为中央企业建设一个“国际客厅”,为山东城市建设一个“国际客厅”,形成“5+1+1”的“国际客厅”格局。
为了加大“国际客厅”的建设力度,青岛最近率先为外国企业创建了一条国际注册“快车道”。
青岛市审批局与青岛市商务局合作,在青岛开发了包括德国、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九个海外工商中心,作为海外市场实体注册的扩展窗口。青岛海外工商中心为有意在青岛注册企业的外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协助服务,青岛市审批机关远程受理和审批企业注册申请。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注册申请,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将“一来就办,离岸审批”,并将准备好的纸质证书通过快递免费发送给外国投资者,为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不开会、不跑腿”的青岛服务。
“青岛是面向全国面向山东的国际客厅。”要开辟外商投资企业在青岛注册的渠道,使有意在青岛投资企业的海外个人或企业不受语言障碍、长途旅行等问题的困扰。你可以在你家门口的青岛注册企业,帮助青岛引进和保留更多高质量的外国资源和项目。”青岛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招双引”的数字化
面对疫情,病毒是孤立的,这不能孤立携手发展的愿望和合作共赢的期望。
2月14日上午,青岛“云”举行了专项工程签约仪式。以网络为媒介,将上海、深圳、温州、哈尔滨等城市的31家工程承包商连接起来,同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其传播到60多个分会场。总投资267.2亿元的产业项目以“屏对屏”网络签约形式落户,为“双招双引”(吸引人才、吸引人才)工作在“疫情”危机中发出了良好的声音。
同日,青岛崂山区与“发展伙伴”的云合作正式启动,涉及金融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的7个总投资120亿元的项目正式落户。
这是青岛市商务局领导的数字化“双招双引”的新成果。据统计,近期青岛已在各区市签署了58个重点项目,其中外商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15.09亿美元;国内投资项目52个,总投资725.4亿元,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设备、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这些新项目和新合作不仅会带来新产业的大量涌现,还会带来大量的化学反应,从而催化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甚至其他传统产业的质变。
“在这样一个流行的环境中,青岛拥有一个持续、稳定和优越的经营环境,这是保证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硬核’,也是我们中外合资企业,特别是欧洲投资者的信心之源。”项目签约人、福赛中国负责人马培源表示。
哈尔滨莱特兄弟公司的签约代表、联合创始人和法定代表人刘忠良称赞青岛:“这次签约非常有效率。签字程序昨天确定后,今天立即实施。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选择在青岛投资的原因是对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势头感到乐观。其次,青岛对科技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和良好的商业环境也令人乐观。”
这是投资者对青岛的充分信任和信心,也是青岛精心组织的必然结果,敢于将数十亿的真金白银抛过屏幕。
据悉,自2月1日起,青岛市商务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防疫期间业务领域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提交网上合同项目的通知》、《关于推进网上招商和网上签约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同时,青岛市商务局对技术含量高、投资大、有一定典型示范、谈判成熟、近期签约条件的项目进行了梳理,并在疫情期间每月第二周开展网上签约活动,2月10-14日为2月的网上签约周。
这种流行病是暂时的。青岛提前规划和启动,让这个特殊的冬天因合作与发展而温暖和谐。
海外项目频率布局
在这一特殊时期,青岛企业的海外投资合作也十分活跃。
日前,随着“马士基”号首次停靠意大利Vado集装箱码头,意大利Vado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青岛港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第一个海外股权投资项目。
瓦多集装箱码头是意大利第一个半自动码头,也是意大利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目前,已投入试运行的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有450米的海岸线,码头前沿有4台岸边起重机和14座堆场桥梁。“马士基”集装箱是马士基航运公司往返南地中海、中东和印度的第二条航线。该航线成熟运营后,预计每艘船的集装箱吞吐量约为2500标准箱,每周有一艘船停靠在瓦多集装箱码头。
据悉,青岛港将以瓦多码头商业运营为契机,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东西双向互助,陆海贯通,拓展全球视野,充分发挥综合资源优势,在成功合作瓦多码头、阿布扎比码头等海外项目的基础上,与更多重量级合作伙伴携手合作。
对青岛“企业出海”来说,疫情考验着企业拥抱变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填补外籍劳工的空缺,提前制定海外材料采购计划,与供应链客户沟通...疫情爆发之际,清涧集团继续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业务,而“全力以赴”的国内项目则安全有序地恢复生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运行。
“我们积极宣传中国政府采取的有效防疫措施。目前,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和业主的恐慌,工程建设也没有丝毫松懈。”清涧国际集团执行董事、清涧北非区域公司总经理王超表示:“除了提供一批急需的防疫物资外,最重要的是海外建设者通过稳定项目生产来支持国内抗击疫情的斗争。”
在阿尔及利亚,青年建设集团承担的当地经济适用房项目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启动了疫情应急预案,确保各项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疫情的出现是对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本地化效率的考验。本地化和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紧急情况。”清涧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疫情,拥有30多年海外建设经验的清涧集团借助集团全球服务网络,发挥“本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海外优势,稳步提升产能,加强疫情防控,开展正常工作。
标题:青岛与海内外合资合作热度不减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9777.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