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复工即满产 “智造”显威力
本篇文章1730字,读完约4分钟
亨尼制造智能生产线。梁志垒
3月17日晚,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灵山镇的芳官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如期完成了中国重型卡车(000951)订单,装载并发运了30万块刹车片。自公司一个月前恢复工作以来,120万块刹车片的生产订单已经满负荷完成,只有三分之二的工人在值班。
公司董事长助理季表示:“由于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我们能够克服开工延迟、工人不能完全到岗的困难,实现开工时的充分生产。”
即墨区发展国家产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区,从2016年开始,将全面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为应对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工业互联网转型企业依靠先进的制造系统、高效的在线协作以及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设备等优势,有效降低了复工成本和就业依赖性,并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进入青岛方冠压制车间前,机械臂在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工位全自动集成压机前灵活控制六台压机。整个车间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需要完成压制、开槽、倒角等六道工序。只有10多名工人负责自动化设备。
在搅拌车间,巨大的自动搅拌设备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过去,整个过程需要30多人根据经验和技术随时掌握投料量、搅拌过程和出料时间,对工人要求很高。“工业互联网改造后,原材料通过流量传感器精确输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控制混合过程和出料时间。仅使用了6名工人,产品合格率从96.5%提高到99.7%。”纪说:
自2017年以来,在即墨区的推动下,芳官公司每年都实施生产流程、设施和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过去,300多名工人每天能满负荷生产2万块刹车片,但现在只有70人每天能生产4万块刹车片,这减少了70%的就业,但生产能力却翻了一番,年产值从6000万元增加到1.7亿元。
恒尼制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17年实施了工业互联网转型,在疫情期间及时恢复工作,并紧急改变生产。
“2月9日,我们接到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文件,要我们改用民用口罩。我们立即调整了生产线,培训了工人,并在24小时内完成了生产线上的第一个海藻纤维面膜。”恒尼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佳表示,凭借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柔性智能制造的优势,他们迫切需要改变生产方式。他们只需要将口罩的生产过程输入到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中,工人刷卡生产,就可以快速实现几乎零成本的口罩生产。
事实上,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恒尼也改变了口罩的生产,但与此相比,吴佳有着不同的经历:“2003年改变生产时,需要调整生产线,重新安排机器和工人的位置。这一次,生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2017年,作为即墨区第一批工业互联网转型试点,恒尼复制库特c2m个性化定制模式,引进日本服装智能悬挂生产线,建成无菌包装车间,实现数据驱动和柔性生产,为快速生产转型提供“核心需求”。
随着防疫和控制水平的提高,恒尼从3月10日开始逐步回归内衣制造。这种随时在不同产品之间切换的便利让吴佳更加感激之前的互联网变革。“如果没有强大的智能系统,我们将永远无法如此迅速地改变生产。恐怕很难按时返回工作岗位。”
拥抱互联网,即墨区把整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自2016年以来,即墨区先后制定了《即墨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并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互联网产业转型。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互联网产业转型已成为即墨企业的普遍做法。围绕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形成了九种智能制造模式,包括即织即染即缝的柔性制造模式、基于精益制造的森麒麟轮胎智能工厂模式、cp食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的深加工模式、云路新材料的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库特智能数码驱动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全区已有225家企业完成了互联网产业转型,35家企业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证,15家企业获得了省级以上两个行业标准一体化管理体系试点。与此同时,全区1200多家企业被纳入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库。
“下一步,即墨将全力推进两个产业融合,继续实施,加倍努力向即墨引进国家平台、高端互联网服务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大力建设全面高效的公共基础能力和数据资本共享体系。高质量增强了传统产业的能力,促进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模式。”即墨区两次产业整合与产业赋权办公室副主任邵琪说。(记者刘成通讯员梁志垒)
标题:青岛即墨:复工即满产 “智造”显威力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2664.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