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记遍访贫困村说起
本篇文章1299字,读完约3分钟
在脱贫过程中,广东省韶关市要求县委书记走访所辖地区的所有贫困村。记者走访南雄、仁化、乐昌时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地方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都完成了这项工作。与书记的走访相反,乡镇干部经常走访贫困户,帮助干部留在村里入户。
每个县市都有成千上万的贫困家庭和几十个贫困村庄。县委书记有必要逐一检查这些村庄吗?秘书们在这次访问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扶贫办的一位主任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次走访可以让书记直接了解情况,对扶贫工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秘书可以发现基层的不足,并直接推动问题的解决。当他到达现场时,他感觉不一样了。
贫困家庭对书记走访的总体感觉是,县、市党委书记花时间走访几十个贫困村,这不仅是促进扶贫的实际行动,也是一种无声的推动。
我们应该知道,贫困从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表现。我记得我跟农民算家庭开支帐目时,贫困户坦白承认,因为探亲的礼金太高,很多人不再告诉她这个喜事,“怕她负担不起。”不难看出,经济困境和生活困难往往会缩小贫困家庭的社会交往范围。
贫困户在日常生活中不与村干部打交道,几乎没有机会离开村庄。秘书的来访带动了农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频繁来访,直接拓宽了贫困家庭的社会半径,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一些贫困户甚至高兴地告诉记者,每月至少帮助干部上门一次,“比亲戚还勤快”,不仅带来了大米、面粉、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还能在精神上鼓励关心体贴。
书记经常走访贫困村,干部经常走访贫困户,增强了贫困户的信心。有人说,过去有事找干部,现在有事找干部。在与贫困家庭的交谈中,我清楚地感受到了他们鼓舞人心的能量。随着社会的日益关注,贫困家庭有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认同感,这增强了他们致富的自信心。
国务卿的访问是一个务实的政策取向,实际上主张各级干部应该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五级”扶贫格局。书记做好了省、市、县、乡、村的党建工作。如何抓住它?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做法,韶关提出的书记视察,实际上是落实中央要求的具体措施。
局长的访问集中在“次”字,即所有要访问的乡村。这实际上是倡导一种草根风格。当秘书走访穷人时,他没有选择几个典型的例子,而是走访了所有的贫困村庄。这是基层立足于工作效果,是基层干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书记到贫困村视察,实际上是在提倡基层干部,把重点放在最需要发展的地方,把重点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足上,努力摆脱贫困,不放过任何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思想,即高层领导应该关注重点,把缺点作为重点。只有弥补不足,才能实现均衡发展。摆脱贫困,关注最贫困人口,不让任何人落后,不仅是我们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工作理念的转变。
摆脱贫困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转变。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矛盾过程中,抓短处、解决薄弱环节仍然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地方领导人和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更紧迫的社会发展问题上,例如“到处走访”和“经常走访”。(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魏永刚)
标题:从书记遍访贫困村说起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8586.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抢抓农时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