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存量清退大幕开启
本篇文章1802字,读完约5分钟
在融入当地金融监管体系后,商业保理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清理。3月8日,据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公开信息统计,《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已有5652家商业保理公司涉嫌“失去联系”、“经营异常、营业场所异常”。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持续“加码”也成为推动整个商业保理行业合规发展的“加速器”。未来,“廉价融资”模式将不复存在,特许经营仍将是主流。
对5600多家保理“空壳公司”进行了调查
对“金融类”机构的强力监管风暴开始了。《北京商报》记者今天注意到,山东、厦门、湖南、广东、大连、深圳、上海、天津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文对当地商业保理公司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有5652家商业保理公司被怀疑“失去联系”、“经营异常、经营场所异常”。
最新的“重拳”是深圳制造的。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局和前海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一份5238家涉嫌“流失”的商业保理企业名单,公示期为3月5日至4月5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核实和调整涉嫌“挂靠”企业名单,形成分类名单并公开确认,并将经营异常或违规企业移交相关部门处置。
近年来,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一些省市出现了域名抢注现象。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注册商业保理企业12081家,分别比2018年和2019年初增加4222家和540家。
深圳整顿的浪潮也被称为行业撤退帷幕拉开的标志性事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商业保理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政策环境,深圳成为各商业保理公司的发展重点。数据显示,深圳公布的疑似“失去联系”名单也占到中国现有商业保理公司总数的40%以上。
启才智库高级研究员毕分析称,2015年前后,许多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了保理公司。然而,这些保理公司大多实际上并没有在深圳经营,只是有一个名字和许多“虚拟地址”出现。因此,清理这些“僵尸”公司和“流失公司”也是开始监管保理公司的第一步。
监管基调是“严格的”
在统一监管的趋势下,金融租赁、商业保理和典当三大行业的多头监管时代已经结束,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持续“加码”也成为推动整个商业保理行业合规发展的“加速器”。《今日京华》记者注意到,虽然各地清理整顿的进度不尽相同,但内容基本一致,重点调查了“空外壳”、“失去联系”和“僵尸”企业,并在这些大方向上进一步细分。
例如,深圳监管部门根据业务风险和违法违规情况,将所有注册名称中带有“保理”字样的企业分为三类:“正常经营”、“非正常经营”和“非法经营”。在“非法经营”类别中,“从事高利贷、现金贷款和‘日常贷款’业务活动”已被深圳市商业保理企业明确列为“非法经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今天告诉《北京商报》,保理公司的注册几乎没有门槛,这就是“准金融”的由来。他们从事金融业务,但没有相应的金融许可证。您可以不受限制或门槛地注册一家保理公司。甚至一些金融租赁公司也在其业务范围中增加了“保理业务”,以进一步开展贷款业务。此外,在风险控制方面,保理公司基本上不渗透对客户的风险审计,有些甚至不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从而直接成为小额贷款公司。
注重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
2019年10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为商业保理企业的业务运营预留清理库存,严格控制增量;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分级监管、专职监管等“红线”的建立,也是个别金融机构的首个监管文件。此外,条例中明确提到要确保现有商业保理企业的清理和标准化工作在2020年6月底之前完成。
萨克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苏表示,没有“一刀切”的规定。相反,它采用了通常的分类监管方法,将股票保理机构分为正常经营、异常经营和违规经营三类,体现了对正常经营机构的关怀和“稳定”的监管理念。
对于商业保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监管部门已经指出: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从2020年整个保理行业的角度来看,它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机遇。”毕进一步指出,受疫情影响,供应链金融确实遭受了一定的打击。尤其是运输、物流、农业和制造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保理业务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也是供应链融资不可或缺的融资工具。“因此,目前,保理业务还受到疫情和监管两方面的影响。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疫情过去之后,供应链金融肯定会有所作为,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孟宋益通
标题:商业保理存量清退大幕开启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2444.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