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上瘾三百年:西方世界藏书史和纵贯其中的《圣经》
本篇文章6801字,读完约17分钟
[美]巴斯贝恩的《高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对书的永恒爱》(陈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确实是一本有趣而有价值的书 作为一本关于书的书,又作为一本大书,这著自然受到热爱书的人的关注 但是,这个著从书名到翻译介,都强调了其“书的语言”方面,但我更重视其“文献收集”方面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好处是作者的藏书观非常传达,不仅写给了书痴和书林豪客,也写给了文献采集者。 不仅是藏书史和藏书家逸闻录,也可以说是藏书风尚史,也是史料收集史和图书广播迁史 只提到以下书,写下个体有感想的地方 藏书《厚今薄古》以前我写了《关于近世中国文献的东流》(《罗城论学集》,浙江大学出版社年度版)一文,批判本土以前藏书家的“保守文献观”,即“厚古薄今”,以重版减轻资料,重文化财产性。 在《文雅的疯狂》中,作者介绍了相当多的“厚今薄古”藏家,我心中有戚戚戚关系 最突出的是第三章提到的17世纪伦敦书商托马森,在英国内战前后,他冒险陷入困境,寻找敌对双方的出版物2万多件 这样的出版物不限于书,包括小册子、一张印刷品,是当时谁也不重视收拾的《破廉耻辱的晨报》,在古本崇拜者看来接近废纸,卡莱尔评价说“这个英国的历史文献价值很高,不出其右。” 我国今天的人认识古人,看看伦敦塔和他那里藏的所有羊皮文件,汤姆森更有我的心。 这是新的史料收藏模式,最体现学术收藏的特色,最体现学术收藏和文物收藏的区别(周运押:这一点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印刷负责人约翰逊[ John Demon Ins JN ] 这些印刷品的方废料成为重要的出版史料,是“现存印刷品最丰富的收藏”,专门室在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公开展示[《oed的故事》] 文献学术价值的发现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例如,1648年7月,瑞典军队占领了布拉格莫尔德河左岸的哈拉丁王立城,把鲁道夫二世的书和书收藏带回了斯德哥尔摩的皇家图书馆 藏书包括codices chymici,是一本关于炼金术的书,但不久接替馆长职务的主要负责人艾萨克·弗拉修斯( [isaac vossius] )对这些文献评价不高,想用交换古典文献的手段进行清理 到了20世纪,学术界认识到这些文献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新大陆的历史非常短,其藏书家重视本土的人收集了很多现代文献,第四章在这里阐述了很多 像历史学家巴克曼一样,美国内战结束时,他开始收集内战期间在南部出版的所有书、报纸、传单,甚至乐谱和日历。 担任外交官的里奇利用驻西班牙的机缘广泛收集关于南北美国的刊物和文件从中年开始与藏书有关的伦诺克斯、布朗、后来的布尔、法曼、甚至后来的班克罗夫致力于收集关于美国的书籍和手稿 前两个人特别重视“与哥伦布相关的东西”,布尔重视短期印刷品,弗尔曼重视关于西印度群岛和西太平洋的文献。 班克罗夫是西部(加利福尼亚)史料(周运推:美国爱荷华书商威尔逊[wessen 1887-1974]经营许多重要的美国文献,因此被称为“爱荷华猎书客”,是其客户之一斯特灵[streeter] 斯特林购买了维森著名目录midland notes中收录的所有收藏。 维森于1967年5月2日给安德森三世[yeatman anderson iii]寄信[ Rare Booklore:selection SFromthelettersofenst ]。 斯特林死后,藏书在1966年到1969年之间全部拍卖,拍卖目录共8卷。 这个目录本身也被美国文献收藏家和书商视为珍贵的参考书,销售价格竟然达到了500美元以上 维森的另一个客户埃弗雷特[charles p. everitt]是当时美国屈指可数的藏家之一,美国文献也专门收藏,有经典的自传: Theadventuresofatreasurehunter [ 11 ] 他如第一章所述,英国人萨德尔最先开创了收集19世纪英美小说初版的风气。 第八章所述的美国人巴登,在专门收集20世纪美国文学名家初版的第九章中,由教务长兰沁主导,更专业地介绍州大学的敏锐力量囊括了20世纪的书籍和相关学术收藏。 看到这些案例,我总是在想本土藏书家。 幸运的是,没有中国人有收藏一样的看法 单就学者群体来说,前辈阿英收集了大量近代文学史料,可以说是这条路的先驱。 现代如周振鹤(近代文献)、田涛(合同文件、法学文献)、王振忠(惠州文献)、谢泳(民国文献)等,每个人的行业都不同,规模不同,但实践上重视晚近文献 另外,从托马森、巴克曼的例子来看,我首先以被称为“收藏一个时代的人”的孤独力量、残疾之身,收藏吨单位的五六十年代的文献资料,公报、“内部发行”的图书、学习资料、大字报、标语、“文革”初期的报纸、。 我还想起了高尔泰写的安兆俊:研究新疆史的右派,是侧沟劳教农场,他指的是农场右派的《工地速报》,高曰:“废纸不是一张,将来是一张历史资料,宝贵得不得了。 我一直小心收集,一张也不缺 放眼未来,从现在开始有意义 (《寻找故乡的安兆俊》,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遗憾的是赵一凡收藏,后面的很多应该是作为废品出售,纸浆化的(徐晓《半生人无题往事》,中信出版社年版)。 而安兆俊的人,对此一无所知——他珍惜的两边的沟《工地快报》,一定都灰飞烟灭了吧 以我的感觉,现在说到藏书,自然会滑入韦利先生列举的“古书之美”。 特别是极端的人,比如黄裳、拓晓堂对田涛的收藏也表示鄙视(韦力、拓晓堂《古书媒体:知觉拍卖二十年占谈》第六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年度版)。 更充分地表示了古董家式的古本崇拜(周运推:古书,学者有时跟古董家的态度正好相反)。 俄罗斯宗教思想家谢斯托夫想起了1928年4月在阿姆斯特丹哲学会议上第一次和胡塞尔见面的轶事。 几天后,我们俩和哲学协会的另一个身体共进晚餐。 饭后我们的东道主,他很有钱,也是狂热的爱书人。 他开始给胡塞尔看他的珍版书。 《纯粹的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但是胡塞尔让我们的主人非常懊悔。 他瞥了一眼这些珍版的书,一会儿就带着我,开始说哲学。 [ inmemoryofagreatphilosopher:Edmund Husserl,“in speculation and revelation,trans. bernard martin,ohio university press,” 但这件事表明他相当轻视珍本的收藏 当然,学者不一定不重视旧书,但他们即使重视旧书,也大多是学术本位而不是古董本 例如,费维尔在写关于拉巴雷及其时代的思想史名作《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时,抱怨在法国图书馆找不到研究所需的许多珍本。 英译汉骄傲地说他依靠美国图书馆处理。 卡洛金斯堡[carlo ginzburg]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授马基雅维利时,带学生去图书馆,找到马基雅维利生前发行的各种著作版,核对学生)。 我认为韦力和韦力式藏书家作为以前流传下来的藏书观念和实践的继承人,在现代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从学术角度来看,安兆俊、赵一更表示敬意。 周振鹤、田涛、王振忠、谢游泳更值得效仿。 不仅如此。 现在是后复印的时代。 现在是图像被称为国王,数据被独占的时代。 我们的收藏观念也是与时俱进的吗? 从复印到图像,甚至推广到互联网吗? (周运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Hughtrevor-Roper]于1956年4月13日在给艺术家贝伦森的信中提出:“在人类历史中,以图像和书籍为对象,有时会发现有趣的变迁。” 中世纪崇尚图像,宗教改革者崇尚书 在16世纪,宗教改革者们印刷了越来越多的书,谴责图像,因此天主教会发明了《禁书目录》,焚烧了这些书,制作了越来越多的图像。 改革者杀了头,败北,被摧毁了 启蒙运动是日本的伟大时代,但今天我们又生活在图像的世界里 ……今天的新教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依然是[崇尚]书的艺术大众 作为天生的新教徒,不幸的是,书的崇拜退化成了宗派。 而且,只有这样崇尚书的教派成员。 “请参见lettersfromoxford:Hugh Trevor-ropertobernardberenson,ed. richard davenport-hines,weidenfeld &。 nicolson,2006,p. 197 )藏书《近身始》《高雅疯狂》第10章收集了文学、绘画作品、烟卡等烟草相关的照片文字资料。 纽约阿伦茨作为烟草生意家族的传人,作为雪茄制造机的发明者,收集了关于烟草的照片文字资料。 芝加哥绍特马里是有名的厨师兼餐厅老板,收集了所有关于饮食的文献,15卷《美国料理图书集成》(周运按:维兰[anne willan]是有名的法国食品烹饪专家,其丈夫马克·切尔尼夫斯基( MARE ) 他们合着thecookbooklibrary:fourcenturiesofthecooks,writers,AndreciPesthatmadethemoderncookbook [ theuniversityofcaliforiPra ] 他们举了一点藏人渴望的珍本:斯卡皮[scappi ]的《著作集[opera,1596]是当时最权威的烹饪书,印刷在威尼斯,有近30幅木雕插图,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好的插图艺术 《新英格兰烹饪术》[new-england cookery,lucy emerson,1808]的初版也是唯一的版本,是美国最早的烹饪书。 《关于修道院团体的管理》[de institutis coenobiorum,1491]的原版、最古老的烹饪本柴尔德[julia child]《烹饪乐趣》[the joy of cooking ]的初版《法国圣诞点心[ LE ] 意思ois,1653] )的原版,现在已知的只有二十九本)。 华盛顿福斯海默是前中情局官员,收集了关于其秘密职业的书和文物,即“间谍收藏”。 第十二章论述旧金山的诺曼,作为精神科专家收集科学、医学特别是精神医学的古本秘籍 另外,在第11章中,兰斯基还论述了收集意大利语的文献,该意大利语是作为归入美国的东欧人,为犹太人抛弃的语言。 朔堡、布罗克森作为黑人,收集了美国黑人的相关文献(上述例子多见于作者的另一本专业书《狂雅书事: 21世纪淘书的策略与视野》第一、第五、第六章、卢葽译、三联书店的年度版)。 这种林林总总的藏书,如果生发成藏书家的职业,或者生发成藏书家的人种,主观的乐趣就会与客观的身份互相刺激,互相支持 这样的收藏,个人感兴趣,在学术上也有价值,值得称赞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力诺市的亨廷顿藏书楼展厅在《现代学林点将录》中评价方豪治学特色时,引用了其门人的总结。 “先生治史始于近身。 作为神职人员,治疗神父来华传教史。 在台湾,治理台湾史。 老师几世住在杭,雄辩必说,老师治理宋史,始于南宋临安。 “今后写《藏物之道与近身之学》一文(《欲采苹果花》,南方日报出版社年版),在评论王贵陈的治学时,借用了“近身之学”的概念。 这些所谓“高雅疯狂”的“近身始”藏书,在精神上也与“近身之学”相通,可以称为“近身之藏”吧 主题藏书,自然容易皈依学问,用于学问 例如,第10章所述的鲍德温收集了莎士比亚时代的出版物,包括《圣经》、古典著作、说教文、教义问答集、祈祷书、民间文艺作品,根据各种丛林杂乱的个人藏品,“重组莎士比亚可能使用的书。 同样,主题性的“近身藏”也容易变成“近身学” 例如,上述黑人肖姆堡、布罗克森可以将个人收藏的资料用于黑人历史的著述。 后者在曾祖父的经验的启发下写了一本叫《地下铁路》的书,讲述了早期奴隶自由逃跑的余史 此外,上述王贵陈、曾司职银行后来寻找硬币文献,用于研究硬币史。 如果藏家能直接把“近身藏”用于本人治学,自然是最好的。 不,像阿伦茨、奥特马里、福斯海默那样,即使把主题藏书集中捐赠给公共或大学图书馆,也是绝对有效的学术,嘉惠世人(周运依:有名中世纪学者richard h. rouse[ucla]在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其主体是基于robert garrett[1875-1961]、grenville kaner[1854-1943]、robert h. taylor[1908-1985]、lloyd e. cotsen等人的捐赠[MMS] ii,don c. skemer,princeton up,] ) 《圣经》的版本收藏了《高雅的疯狂》,到处都能看到《圣经》的影子 用西方活字印刷的书籍,即所谓的“摇篮书”,大多属于基督教范畴,最古老的是古腾堡《圣经》,其次是美因茨版《圣歌集》,也是基督教的读物 美国最古老的书是《马萨诸塞州湾圣诗》,也就是《圣经》的《诗篇》。 欧洲人承认值得收藏的第一本美国刊物是印第安语新约全书 其中古腾堡《圣经》特别是书林大亨争斗,正如第七章所述,“说到藏书家有心中的圣杯,无疑是这本书。 (周运推:为了证明圣经版收藏的重要性,巴斯贝恩在《耐心和刚毅》中举了一个例子:古书商施莱伯[fred schreiber]在某书商的书籍目录中看到了15世纪的拉丁语说教集,作者是匈牙利米歇尔, 这本书1480年由鲁汶印刷,插入了三节二手英语引文 起初,他怀疑这些引文来自《新约》,后来他在《约翰一书》1:7找到了引文的第一节 那么,《圣经》一段的英语翻译是什么时候最初出版的呢? 施赖弗想想。 是这本说教集吧。 于是他在自己的书籍目录中证明,可能是最早印刷的英语《圣经》的引文。 定价4200美元 这本书很快就被另一家书店的维滕买下了。 不久后,它登上维滕的书籍销售目录时,标价达到了1万6,500美元。 这本书最后以这个价格购买到了专门收藏《圣经》版的个人图书馆 这种现象当然来源于西方历史上基督教的特殊地位(与此相对,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来自东亚,敦煌《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韩国庆州《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咒》、日本传世《陀罗尼经》、日藏吐鲁番《妙语》 另外,最古老的活字印刷物是《维摩诘说经》 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佛经 对东西印刷史和图书史来说,这一承诺既是兴趣也是内涵) 限于收藏条件,限于文化爱好,通常中国藏书家与《圣经》无缘 据我所知,胡适可能是罕见的例外 胡适年轻的时候,染上了基督教,甚至有一时归依的冲动,对《圣经》也很精通 之后,“几年后在北京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收集用各种方言翻译的《新约圣经》和《新旧约圣经全书》的各种版本的中文圣经。 我收集的第一目的是研究中国方言 有多种中国方言,看不到文案,印刷出版,制作了所有文学的媒体和传达工具 但是,基督教会第一次利用这些方言来传教,翻译福音书,不久就把新约圣经和一些旧约圣经全部翻译了。 ……在《中国圣经学会》为庆祝该会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中文圣经版本展览会》中,我的收藏居第二位。 比该会本身的收藏少一点。 第二位的圣经收藏表明他是我没有被上帝感化的异端分子。 (《胡适口述自传》第三章)胡适在文学上提倡白话文,也关注方言的创作,在学术上涉猎汉语语言学、音韵学行业,他主张收集《圣经》的版本“第一目的是研究中国方言”,虽然可靠, 根据《高雅的疯狂》第五章,1911年,美国藏书家罗伯特·霍在纽约拍卖了其珍藏。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仔牛皮印本谷登堡《圣经》,最后以当时超贵的5万美元成交,获奖者是《有轨电车大王》的书林新贵亨廷顿。 这件事通过纽约时报大幅度报道,令人瞩目 胡适这一年去美国留学了,他是第一次来,关于这件事一定有隔阂吧。 但是,他在美国呆了六年,之后很不容易听到这样的书林掌故 因此,我认为我可以考虑“大胆的假设”。 胡适收集中文版《圣经》,可能受到西方藏书观念的影响,也就是西方人收集旧书《圣经》的风气的影响。 关于方言版《圣经》,胡适没有做过专业的研究,他重视语言学价值,但很有眼光 前几天,专攻中文方言的游汝杰写了《《圣经》方言翻译考试记述》一文(《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游汝杰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从语言学的角度全面概括了中文版旧译《圣经》的基本情况。 因此,足见胡适的收藏被称为空谷足音,当时是接近“孤独求败”的境地——实际上,甚至游汝杰这篇论文也没有提到胡适这个先知。 另外,在世界范围内,中文版《圣经》的收藏是西方人所没有的,也是对《圣经》文献史的缺乏的补充 胡适最大宗的《圣经》个人收藏,我不知道它的下落 1948年底,胡适全藏物被北京大学接受,但后来只有普通藏书保存在北大图书馆,善本被转移到北图(现在国图),信、文件被转移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洁宇《胡适藏书今何》,《中华读报1998年》) 那么,这些“圣经”是在北大还是在国图上呢? 有可能集中在“复原”上吗? ■(本文根据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要闻:上瘾三百年:西方世界藏书史和纵贯其中的《圣经》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5019.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