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出台“稳短优长”经济政策
本篇文章1323字,读完约3分钟
专家认为,下一步政策不仅要全面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帮助推动经济动能转化和结构优化。例如,加强新的基础设施,促进大都市地区和城市群的发展,并扩大对卫生和防疫的投资。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正在好转。专家认为,下一步政策不仅要全面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帮助推动经济动能转化和结构优化。例如,加强新的基础设施,促进大都市地区和城市群的发展,并扩大对卫生和防疫的投资。
尽快促进经济复苏
据业内人士称,下一步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长,以确保完成年度经济目标。事实上,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工业企业,各部门和各地都出台了支持政策,包括定期减税、减费、延期纳税、住房公积金、财政贴息、专项再融资和再贴现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
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专家认为,鉴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有必要找到一个明确的突破口,大力推动经济复苏,保持年度经济运行在合理的范围内。
关注投资效率
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当前的政策重点应该是积极救助中小民营企业,加快恢复工作,同时保障防疫和基本民生。同时,政策要有一定的波动空,更加注重投资效率,防范风险,追求可持续的高质量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桥认为,许多现行政策建议,应该以保持增长和全面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出发点,采取更大甚至更激进的经济政策。然而,当经济政策有多个目标时,政策设计应通过稳定增长实现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出台的政策不会加剧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苑表示,出台的政策应该满足三个要求。首先,它必须足够“沉重”和强大,以促进短期经济复苏;二是有利于培育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第三,它应有助于改善全面的社会管理。
释放增长潜力
专家认为,新的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促进经济复苏和促进结构转型的重要起点。
刘桥认为,新的基础设施包括涉及工业转型和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和数据中心;旧城改造、租赁住房、城市公共设施投资等民生基础设施投资;涉及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释放中国结构性潜力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开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促进中国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为农民工和其他人群建造商品房的背景是当前大都市区的发展。下一步应该是促进农民住宅的流通,让这些“新居民”在城市有足够的购买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公共卫生防疫是当前投资的薄弱环节,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机制,扩大卫生防疫投资规模。此外,政府应重新启动长期建设债券的发行,提高地方债券的发行限额,增加新增一般债券的比重,加大中央和地方公共卫生公益项目的投融资比重。
卢婷建议,要重视发展基础设施投资。首先,不应将工业与基础设施混为一谈,某些工业不应得到过多补贴。第二,基本建设是新旧的,关键是提高回报。选择合适的项目,确定基本建设的区域布局。第三,在反周期调整方面,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和在建房地产项目的恢复,加快计划项目的开工,而不是急于批准新的基础设施项目。
标题:专家建议出台“稳短优长”经济政策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7990.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