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务实举措提振投资信心
本篇文章1382字,读完约3分钟
疫情爆发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建设新的开放高地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和创新步伐没有放慢,而是更加坚定。”在商务部定期举行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自贸区口岸司副司长袁媛表示,商务部作为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积极为各自贸试验区实施中心区分级准确复工复产、稳定外贸和外资部署提供服务指导。目前,各贸易试验区同时采取了多项措施,实施了精确的政策,实现了有序发展。
“各贸易试验区正在积极主动地解决‘保护困难’。”例如,袁媛表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地区安排专家进驻口罩及相关检测设备制造商,帮助解决原材料和人员短缺等问题,确保企业满负荷投产;河南洛阳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企业出具承诺书后,可获得新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成功购买相关消毒液;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企业复工复产防疫综合保险”产品,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借助信息技术,各贸易试验区尽一切努力解决“做事难”的问题。广东、江苏、山东等自贸试验区的行政服务中心以“网上办公、手持办公、电话办公”等“非接触”方式处理企业相关事务。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江地区“不开会”审批占全部业务的98%。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区的“箱马鲜活生命运营中心”项目仅用一天时间就获得了电子许可证。
各贸易试验区也采用“云网”模式解决“招商难”问题;沟通供需双方,解决“就业难”;“输血”有助于降低成本和解决“融资困难”;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执行难”问题。2月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组织了一个重点外资项目“云签约”,涉及2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7亿美元;临港新区与相关方共同搭建了跨行业“共享员工”服务平台,10多家落户企业灵活调配人力资源,缓解了部分企业的招聘困难。在福建,福州地区根据内资与外资一致的原则,通过减租减税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帮助非织造原料聚丙烯生产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协调了银行的“紧急事务”,在一天内完成了1亿元的贷款审批;厦门地区和厦门市庐江公证处为该地区服务企业提供不可抗力证据保全等免费公证法律服务。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务实措施回应了企业的需求,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要,促进了工作和生产的有序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果。”袁媛表示,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17个自贸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约为90%,55个自贸区中,20多个自贸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
袁媛表示,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一是支持自贸试验区继续实施的制度创新。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差别化探索的支持力度,在特定领域开展更多的制度整合和制度创新。第二,进一步加强开放式压力测试。在规范经贸规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减少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推进规则、法规、管理和标准制度开放的探索力度。三是继续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及时梳理和总结,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释放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制度红利,推动中国商业环境不断优化。第四,继续加强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指导服务。通过自贸试验区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沟通联系机制和常规渠道,跟踪推进试点任务的落实,及时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做好政策研究储备。
标题:自贸试验区务实举措提振投资信心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9001.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