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渝深等6市纳入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
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27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做好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支持试点在上海、重庆、深圳、熊安新区、杭州、苏州等六个城市(区)扩展,并引导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和技术公司申请创新测试。他们在遵守法律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予金融“惠民益企”的权力,缓解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王新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000931)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这将大大提高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有助于缓解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然而,金融技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风险更具有隐蔽性、破坏性和外溢性。
着眼于金融科技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探索和设计一个包容、审慎、灵活的创新、试错容差机制,划定刚性底线,设定弹性边界,预留足够的发展空空间,努力打造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并于去年12月在北京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目前,第一批六项创新应用已经通过测试。这些项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应用场景。
“试点范围扩大到上述六个市(区),有利于进一步借鉴‘监管沙箱’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更好地实现发展与风险、创新与合规的有机统一。”董喜淼说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早些时候写了一篇文章,传达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进一步探索方向。他表示,科技公司可以在满足门槛要求的前提下直接申请测试,所涉及的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应用场景必须由获得许可的金融机构提供。科技公司可以与金融机构联合申报,也可以结合应用场景独立申报后选择合作金融机构。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工具的引领和孵化作用,为金融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测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技术创新潜力,加大数据整合力度,确保资金和信息安全。下一步,基于网上渠道和远程服务,金融“绿色通道”将畅通无阻,为普通百姓(603883、医药股)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致、人性化和温度敏感的金融服务
董喜珍建议,未来金融技术监管可以围绕三个关键方面继续推进:一是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技术操作过程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二是借鉴“监管沙箱”的创新监管模式,检验最佳监管方式,为金融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空空间和制度保障;第三,要深入运用监管技术,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使监管能力和方法适应金融技术的发展。
标题:沪渝深等6市纳入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1573.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