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上海人的腔调都藏在这些老字号里,它们的传奇故事,“档案春秋”讲给
本篇文章3005字,读完约8分钟
原创 档案春秋 档案春秋
光明冷饮、中华铅笔、朵云轩、豫园商城、王开照相馆、恒源祥绒线、鸿翔时装、培罗蒙西服、梅龙镇酒家、红房子西餐馆、杏花楼月饼、绿波廊餐厅、新雅粤菜馆、锦江饭店、大壶春生煎……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老企业品牌,代表着多个人童年或青春的回忆,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情怀,见证了上海所经历的快速发展和变迁。
“五五”购物节即将到来,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字号企业品牌又将焕发全新光彩,登上“国潮fashion”的舞台中央。今天,让我们翻开档案,一起来重温这些“国潮老字号”的传奇往事,以及一个个金字招牌背后的匠心、坚守与传承.....
部分上海老字号商标
光明冷饮
很快又将迎来夏天,也到了可以愉快吃冷饮的时节。相信各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独特的夏日记忆,而“光明牌”冷饮在其中扮演着不能代替的角色,已成为我们夏日回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点击阅览>>> 《哪些年,有关“光明牌”的记忆》
中华铅笔
说起铅笔,我们各个人在学生时代几乎都曾采用过上海制造的“中华牌”铅笔——第一次学写字、第一次机考答题、参加中考高考.....这一支支绿色笔杆、刻有华表图案商标的铅笔背后,其实还蕴藏着一段与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有关的往事。
点击阅览>>>《还记得这支来自上海、刻有华表图案的绿色铅笔吗?》
朵云轩木版水印
1900年7月,在《申报》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连续几天刊登一则消息,对一家小笺扇庄“朵云轩”即将在上海开张的消息广而告之......
点击阅览>>>《镂象于木,印之素纸:朵云轩木版水印传奇》
豫园商城
这里是多个老上海人孩提时的乐园,庙门口高耸入云的旗杆、九曲桥、豫园大假山,还有小动物园里的鹦鹉学舌让人捧腹大笑,节日里的城隍庙真的逛不够,看不厌。
点击阅览>>>《话说当年阿拉“白相”城隍庙》
王开照相
开风气之先的上海,早在150多年前就有了照相馆。曾经慕名去照相馆拍照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市民的热情也催生出了一代代照片整修技师,他们以底片整修和照片着色的高超技术享誉业界。
点击阅览>>>《老上海照相馆里的p图大师》
恒源祥绒线
1927年初夏,在一片爆竹声中,位于上海四马路一间在弄堂口搭出来的半开间门面的小店,挂上了一块用黑漆书写的匾额“恒源祥”,老板是一位个子矮小的苏州东山人。谁也没有想到,这间毫不起眼的小店,日后会成为上海赫赫有名的绒线大王。
点击阅览>>>《绒线背后的国货老店传奇》
鸿翔时装
1946年,英国女王伊利莎白结婚。尽管英国政府规定,不收受任何国家的民间礼物,但鸿翔企业还是特地精心制作了一袭中式绣花礼服,配上一只雕花樟木箱,送给女王作礼物。后来鸿翔还收到寄自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亲笔签名“答谢信”,一直挂在店堂里。
点击阅览>>>《金鸿翔:从浦东小裁缝到上海滩时装大鳄》
培罗蒙西服
他是上海著名的西服店“培罗蒙”创始人许达昌的第一嫡传弟子,一直在培罗蒙从业。他将“培罗蒙”西服店开设于历史悠久、富有传奇色彩的东京帝国饭店,顾客名单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人物,如美国前总统福特、韩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喆、日本影星高仓健等……
点击阅览>>>《“红帮裁缝”戴祖贻:我在日本经营“培罗蒙”57年》
梅龙镇酒家
82年前,南京西路重华新村开设了一家名为梅龙镇的酒家,店堂龙凤雕饰,装潢得金碧辉煌。绘画大师刘海粟还特地为梅龙镇酒家题了店名。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而实际上这里是进步文化人士隐蔽聚会、展开抗日救亡活动的据点和文艺沙龙。
点击阅览>>>《女老板吴湄与“红色沙龙”梅龙镇酒家》
红房子西餐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西餐厅比较出名的有三家,一家是红房子,以法式菜为主;另一家是天鹅阁,以意大利菜为主;还有一家是德大,卖德式菜为主。当时红房子的法国菜优势是原料新鲜,菜品精细,名气特别响亮,给老上海人留下深刻记忆。
点击阅览>>>《炸猪排、罗宋汤、拌色拉......属于上海人自己的海派西餐》
杏花楼月饼
杏花楼约1928年开始制作和经营月饼,他们在中秋节前一个月就向报纸预定广告版面,这个广告没有图画和文案,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圈,直到中秋节前,在这个大大的圆圈里出现了嫦娥奔月的图案,上海人恍然醒悟,这是杏花楼的月饼广告,使杏花楼月饼一炮打响。
点击阅览>>>《苏式、广式、净素还是鲜肉?哪个流派的月饼是你的最爱......》
湖心亭茶楼
清末民初,城隍庙市场被一条东西走向的豫园路划为南北两片,南片包括湖心亭、九曲桥、乐圃阆,与内园合为庙园;北片沿路则有萃秀堂、点春堂、春风得意楼等,是城里最最热闹的去处。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春风得意楼的生意日趋清淡,在城隍庙茶馆中的特点地位逐渐为湖心亭所取代。
点击阅览>>>《湖心亭、青莲阁、春风得意楼......当年上海老茶馆》
绿波廊餐厅
不少人都以为上海豫园的绿波廊是一家百年老店,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在明末清初的豫园,此处是西园阁轩厅,后在1924年改作乐圃阆茶楼,直到1979年才改建成酒楼,并根据谐音取了个绿波廊的店名。
点击阅览>>>《这家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英国女王的沪上餐馆,原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曾经是上海的地理高度,在上世纪30年代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它更是几代上海人的心理高度,是上海的象征。
点击阅览>>>《国际饭店,城市文明的原点》
锦江饭店
在锦江饭店,大厨萧良初先后为一百多家国家的国王、总统、首相、总理等政要主厨或安排菜式。1952年,他作为新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厨师代表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以一款“荷叶盐鸡”夺得烹调表演会金奖。1954年喜剧大师卓别林访沪,吃了萧良初的“锦江香酥鸭”后,叹为“毕生难忘的美味”,向周总理提出打包两只带回美国与家人分享.....
点击阅览>>>《上海滩走出的粤菜国厨》
新雅粤菜馆
新雅粤菜馆前身是1926年开设在四川路虬江路的新雅茶室。据1944年出版的上海《文友》第34号,说在1930年代的上海广式茶馆中,以新雅和大东两家最为出名。这两家茶馆,文艺界人士去的很多,常常去新雅的有曹聚仁、姚苏凤、穆时英、刘呐鸥、高明、黄天始、黄嘉谟等人......
点击阅览>>>《细数老上海茶馆哪些事》
大壶春生煎
两家历史悠久的生煎店,是延续至今沪上生煎两大“流派”的源头:“大壶春”生煎不放肉皮冻,肉馅紧实,食时虽无一包汤,但有滋润口感,这是“肉心帮”“清水生煎”的手艺;“萝春阁”生煎皮薄卤多,吃时要先咬一小口,吮干卤汁,就如吃小笼包那般,这是“汤心帮”“混水生煎”的手艺。
点击阅览>>>《“肉心帮”vs“汤心帮”:生煎馒头的记忆》
上海老字号手绘地图(局部)
(越来越多有腔调老字号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后续的推送......)
:周晓瑛
排版:小瀛洲 、王冰倩
本刊稿件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档案春秋”微信号
欢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图片属于关联权利人全部
因客观原因,如存在采用不当情况
请关联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协商关联事宜
聚焦城市记忆、保留城市快速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档案春秋”
亲,请给档案君点个“在看”喔!
原标题:《上海人的腔调都藏在这些老字号里......它们的传奇故事,“档案春秋”讲给你听》
阅览原文
【主题】机会,这里是上海
标题:要闻:上海人的腔调都藏在这些老字号里,它们的传奇故事,“档案春秋”讲给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15375.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