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疫情冲击下 经济内在脆弱性使美国面临巨大风险
本篇文章7108字,读完约18分钟
这篇文章的要点
世卫组织发出疫情警报有一个时间差,这不利于世界各国的预防和控制。从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到3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定为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对疫情的判断包括专业考虑和历史经验,但也显示出其在评估疫情的超常影响和全新特征方面的滞后。
流行病学属性与全球化重叠,给经济和金融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目前,疫情正处于“外来扩散引发的外部经济干扰和冲击”阶段,“外来疫情和经济影响回归到疫情发生国”。在中国,这一流行病对旅游业和相关行业产生了溢出效应,也影响了对市场预期敏感的行业和供应链。在国外,疫情带来的悲观预期和不确定性已导致美国股市和国际油价出现剧烈震荡。
金融和经济形势的后续发展取决于疫情的演变和各国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并且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风险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长期结构性困境。经济固有的脆弱性使其在应对这一流行病的外部影响时面临巨大风险。当然,我们不应低估历史上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强大调整能力,认为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萧条或大败,这可能缺乏充分的依据。由于全球供应链根深蒂固,欧洲和东亚可能会受到干扰和混乱的影响。
——中国金融四十论坛冯路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
迟发警报和接近风险;
新冠肺炎的全球经济冲击
文本|冯路
3月11日下午,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终于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敲响了最高级别的警钟,确认这是一场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指出,这是全球首例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大流行,并强调这一判断不会改变世卫组织正在做什么,也不会改变成员国应该做什么。
关于世卫组织是否应该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为全球大流行的辩论已经结束。与此同时,这一流行病的国际传播正在迅速扩大,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展现出来。
冯路数据地图
迟来的确认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3月11日确认全球大流行时,世界上有118个国家/地区/地区报告了新冠肺炎疫情。参照近年来的世界人口和经济数据,此时,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的96%以上。
就对策而言,不仅是中国,疫情开始的国家,在50天前采取了关闭武汉市和隔离全国的措施;意大利此前实施了从封锁城市到封锁国家的罕见措施;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一般采取不同类型的非常规防控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世卫组织确认,全球大流行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和必要的举措,同时,人们将不可避免地感到姗姗来迟。
世卫组织使用两组平行概念来描述早期流行病的具体时间状态和演变趋势。一个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这意味着流行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强调迫切需要采取协调的国际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于2月下旬首次在武汉发生并在中国迅速传播后,世卫组织1于1月22日至23日召开紧急委员会电话会议,讨论疫情。与会专家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构成禽流感有不同意见。经过权衡和考虑,当时世卫组织没有宣布pheic,但在1月30日再次召开会议研究疫情时,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pheic事件。
与由两个判断中的一个组成的pheic不同,世卫组织的另一个评估框架动态地描述了从隐患风险到全球大流行的六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的流行病发展阶段的特征。大流行的潜在威胁来源于二级动物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三级和四级病毒在人群和社区中的零星和小规模传播,同一病毒感染在某一地区的持续传播和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五级传播,最后六级指同一病毒在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地区(包括非洲、美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601099,诊断单位)以外)的流行。
自新世纪开始以来,世卫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宣布的唯一一次大流行是甲型h1n1流感,它于2009年4月下旬首次出现在墨西哥。疫情爆发后不到两个月,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于6月11日发表声明,宣布根据上述判断标准程序,世界已进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
去年年底新冠肺炎爆发肺炎后,世卫组织在协调和指导各国预防和控制疫情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但没有按照上述程序评估全球疫情的演变。媒体援引世卫组织官员的话说,该组织不再使用这一六步框架来评估疫情。
世卫组织在1月23日第三次新冠肺炎疫情报告中指出,当时中国疫情为“非常高风险”,地区和全球疫情也为“高风险”,代表了世卫组织对当时疫情的总体判断。此后,世卫组织经常协调和指导各国的预防和控制行动。然而,在对整个疫情的评估中,直到2月底,疫情蔓延和影响的全球风险才非常高。
2月底后,疫情在欧洲、美国、伊朗、韩国等国家迅速蔓延,报告疫情的国家数量迅速增加。业内许多专家预计世卫组织将宣布全球大流行,但世卫组织对此极为谨慎,直到3月11日才松口。
世卫组织宣布疫情水平过高背后应该有复杂的因素,包括专业判断和历史经验之间的权衡,这也表明对新冠肺炎疫情非同寻常的新特征的评估已经落后。
根据对大规模流行病的一般理解,在流行病的早期阶段,除了原来的地方之外,在其他国家没有发生局部的持续传播,并且大多数已经发生的病例可以通过追踪患者之间的流行病链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种所谓的“遏制”防控策略对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几乎没有干扰。
随着局部疫情在许多国家的蔓延,通过追踪患者疫情链的控制策略已不再现实有效,因此有必要采取缓解策略,包括关闭学校、推迟或取消大规模集中或需要多人接触的群众活动,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大规模影响。宣布全球大流行为国家预防和控制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指导。
根据世卫组织官员与媒体的沟通和相关文件,世卫组织这次在判断大流行时极其谨慎的原因之一是,它认为许多国家的“遏制”战略仍有一定效果,它不愿意看到宣布全球大流行导致过早宣布放弃有效战略。此外,它担心求助于“缓解”战略将在社会成员中造成恐惧和混乱,并产生额外的成本。
例如,3月初,世卫组织负责人警告说,“将新冠肺炎流行病称为全球流行病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惧,并导致医院和保健服务的挤兑。”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3月11日宣布大流行的讲话中强调,全球大流行“如果使用不当,这一术语可能导致不合理的恐惧……”并呼吁“所有国家在保持健康、尽量减少经济和社会动荡以及尊重人权方面保持精确平衡。”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2009年h1n1被宣布为全球大流行后,疫情的严重性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严重,世卫组织因反应过度和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而受到批评。这个背景因素可能会对谁在处理危机时做出更果断的判断造成一些限制。此外,“遏制”方法在西非较早应对非典和较晚应对埃博拉疫情方面是有效的,这也可能对世卫组织对这一疫情的评估产生一定影响。
判断全球大流行的潜在影响有一把双刃剑的性质,这是可以理解的,世卫组织采取了相当多的考虑来形成专业判断。然而,应该及时评估和判断新冠肺炎流行病的空前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应对这一全球流行病。
就新冠肺炎流行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性而言,特别是就这一流行病对广泛的国际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的严重性而言,毫不犹豫地宣布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并非没有偏见。
空前的影响
任何重大疫情都会给经济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然而,由于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是叠加在全球化时代和世界经济增长阶段的特征之上的。
还应注意的是,一旦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发生,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经济自律的约束,并以相对独立于疫情后续变化的方式演变,这将使世界经济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的危机。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早期的流行病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涉及资源配置的流行病的经济特征,从微观层面比较流行病防控的成本收益关系,很少研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月11日,作者作了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流行病——新冠肺炎流行病的国际经济影响”的内部讲座。基于经济学的常识和新冠肺炎影响的现有经验,该流行病的国际经济影响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该流行病在早期原生国的经济影响的溢出效应;二是疫情向国外扩散造成的外部经济干扰;第三,国外疫情和经济影响又回到了疫情的原发国;第四,主要国家经济影响的互动共鸣全面启动。
当然,上述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虽然不同阶段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但它们会同时交叉。从实际情况的演变来看,到2月中旬前,外国每日新增病例仍处于两位数的低水平,主要外国经济体尚未充分感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总的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底前的国际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受疫情影响后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探讨。
首先,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因疫情而面临“暂停按钮”,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溢出效应。1月23日,武汉加强了对人员进出的控制。接下来的几天,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应对。截至1月27日,包括出境旅游在内的所有旅游团队业务被暂停。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除夕夜至新年第六天),旅游人次为4.21亿,今年1月24日至1月30日,全国旅游人次仅为1.518亿,同比下降63.9%。预计700万海外游客中的大部分都无法成行。携程黄金周成为“退款周”。国际旅游及相关产业,如酒店、邮轮、航海空、娱乐等。,遭受了重大损失,重要的外国景点也陷入了萧条。
其次,对市场预期敏感的行业可能会产生影响。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处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其对大宗商品和能源供求的影响,有理由推测中国经济已经受到疫情的严重干扰,这可能对大宗商品、石油和能源以及航运指数等经济指标产生快速溢出效应。
然而,从相关指标的繁荣统计数据来看,除了波罗的海指数继续其早先的下降趋势并加速其下降之外,其他指标在这一特定时期波动不大,但直到2月底和3月才发生显著变化。原因可能是在疫情初期,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是轻微的,而缺乏类似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严重影响的历史经验借鉴,降低了市场定价反应的敏感性。
第三,国内经济的短期扰动拖累了对外贸易,并对对疫情敏感的供应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年2月,中国的pmi降至35.7,反映出疫情对制造业正常运行的短期影响,并拖累1月和2月出口负增长17.2%。由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是非典时期的几倍,国内经济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对国际经济的短期结构性传导。
最直接的影响是春节期间有700万海外游客在中国,其中许多人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和之后都没能成行,这影响了中国游客喜欢的外国景点。据媒体报道,在汽车和电子等全球供应链行业,疫情的影响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提前传播。
如果疫情在国际上的传播有限,或者第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较小,那么疫情的国际影响一般在第一阶段就结束了,而埃博拉或非典疫情在西非的经济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相对有限或平静。
然而,这一次,新冠肺炎不同了。2月中下旬,国外每天有100多个新报告病例,到3月初,每天有1000多个病例。随着这一流行病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引发其他国家金融和经济波动的第二阶段很快出现。由于不同国家的疫情严重程度、宏观经济基础条件、主导产业特征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在现阶段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将大相径庭。
最近,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这是第二阶段经济冲击的突出表现。2月21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埃公开声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在美国传播,美国卫生官员正在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做准备。2月25日,负责人再次警告肺炎可能会在新冠肺炎蔓延,并呼吁公众做好准备。2月28日,美国华盛顿州第一位患者死于新的冠状动脉肺炎。次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伯恩斯和疾控中心官员出席新闻发布会,通报美国新冠肺炎肺炎的最新情况和防控措施。美国社会开始转向流行病防控的运作模式。
作为经济晴雨表,美国股市率先对疫情恶化做出了激烈反应。首先,2月下旬股市价格暴跌10%以上,美联储3月3日降息50个基点未能阻止股市继续动荡,3月9日股价暴跌7%以上,这导致美国股市历史上第二次启动熔断机制。
3月1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对欧洲实施旅行禁令、推迟纳税期限、支持中小企业等措施。然而,它未能阻止股市在3月12日再次恐慌抛售,这导致了一周内的第二次导火索,欧洲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同时大幅下跌。3月13日下午,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新冠肺炎肺炎,联邦政府将启动500亿美元的应急基金储备。
3月6日,在经济预期下降、石油需求因疫情而受到抑制的背景下,欧佩克+联盟的减产谈判破裂。沙特阿拉伯4月份立即下调了向海外出售原油的官方价格,称4月份原油供应将增加260万桶/日,至1230万桶/日。俄罗斯也表示计划增加产量,这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30%。
油价波动的深层原因应该是后危机时期美国石油产量的飙升和全球石油供需的变化,这客观上要求价格调整。这也与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联盟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关。然而,这一流行病显然在影响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油价波动加剧了全球经济的紧张局势。
风险上升的前景
国外金融和经济形势的后续发展取决于疫情的演变和政府应对危机政策的有效性,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当地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00个基点,至0-0.25%的超低水平,同时推出量化宽松计划,增持债券7000亿美元。危机后时期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几乎一次就耗尽了美联储的所有弹药,其后续效果仍有待观察。
虽然很难准确预测,但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大幅放缓,2020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考虑到在后危机时期,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刺激经济,这导致了空宏观政策调整的收窄,以及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紧张因素,如果疫情不能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金融和经济负面变化的相互作用下,不排除会出现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当甚至更为严重和复杂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风险是由新冠肺炎爆发引发的,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长期结构性困境,因此应该在当代全球格局的长期演进趋势下理解。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率先创造了产品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生产模式,并将当代经济全球化推向快车道。然而,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实施开放政策参与全球化,美国缺乏比较优势,其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工艺和经济活动继续被大规模外包。然而,其尖端技术产业的突破和扩张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新的业态和弱扩张的新经济能力,这与外部企业和离岸经济规模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差距。随着上述矛盾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外部竞争力持续下降,开放的宏观经济失衡加剧,这构成了2008年底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上述矛盾和纠葛是由前沿国家和新兴国家在全球开放环境中的非均衡发展规律决定的,宏观刺激政策的实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规律。在后危机时期,虽然美国通过刺激政策和加强监管多年来保持了经济复苏和增长,但在非危机环境下,银行资产负债表保持相对稳定,但其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不可持续因素并没有真正改变。
与危机前相比,近年来经济运行的一些稳定特征,如货币流动性过剩、利率低、资产价格高、生产性投资疲软、对消费的高度依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近年来,美国政府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外经贸关系更加紧张。美国经济固有的脆弱性使其在应对疫情的外部影响时面临巨大风险。
当然,我们不应低估美国经济和社会在历史上的强大调节能力。它也可能缺乏足够的依据来认为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萧条或大溃败。凭借其弹性和调整能力,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大幅减速调整或适度衰退后,仍有可能通过各种努力度过此次冲击。在把握全球经济格局演变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疫情经济影响的现实条件,观察和把握形势的演变,有必要对由必然性和概率性因素决定的不同演变情景形成更加客观的判断。
上述讨论可以建立一种底线思维理解,即在真实风险因素急剧上升的背景下,如果美国经济和社会在中短期内处于非常糟糕的状况,这不应该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欧元区和欧盟的困境可能比大西洋彼岸(600558)更糟糕。十年前,欧洲债务危机在欧元区爆发,三驾马车将危机国家一个接一个地从急诊室救了出来。然而,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根源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并于去年年底与欧盟达成协议,这对欧盟产生了深远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影响。2018年希腊正式摆脱危机前后,由于经济和政治矛盾的长期发酵,意大利提议就英国退出欧盟问题举行公投。
这一次,意大利是欧盟中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而这一欧盟重要成员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显然不容乐观。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正面临严重疫情,欧洲主要股指与美国同步波动。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导致金融和经济冲击甚至危机,欧元体系乃至申根协定可能面临比欧洲债务危机更大的考验。
东亚的小型经济体,如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更早关注疫情,采取了更实际的防控措施。加上其他因素,目前疫情相对较好。然而,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这将使这些小型开放经济体最早、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即将来临的冬天的寒意。
另外两个重要的东亚国家——日本和韩国——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严重的流行病。尽管最近两国的疫情由于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而呈现出积极趋势,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正面临着动荡和无序,这仍将对这两个深深扎根于全球供应链的经济体带来特殊影响。
标题:卢锋:疫情冲击下 经济内在脆弱性使美国面临巨大风险
地址:http://www.wq4s.com/wlgyw/8435.html
免责声明:搜索报是乌拉圭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周报,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搜索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